close

河南江南自由行15日遊)  【DAY 10

DAY 1004/16蘇州一日遊(留園、耦園、楓橋寒山寺景區)

 

參加當地旅行社蘇州市區一日遊,第一站:

 

《留園》

 

中國古典著名園林,留園位於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萬歷21年(公元1593)1961年列入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遊景區。

 

留園入口門小

 

 

從正門走進來後,往裡頭走竟然得要魚貫而行,因為迴廊、小門、小徑窄小到不能併行,導遊說早期大戶人家都是這樣,進來後都不知後院深又廣,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幾許」〜

 

正廳高掛著"吳下名園"是有其典故;清代學者俞樾在"留園記"中稱留園:"泉石之勝,華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誠足為吳中名園之冠"。

 

 

 

 

 

 

 

 

 

 

 

留園現佔地2.3公頃,分為中、東、西、北四個部份,中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建築、湖石取勝,北部以盆景、花木為美、南部頗有山林野趣,它以建築空間處理見長,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典範。

 

 

留園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

 

 

 

 

 

留園令我覺得跟其他蘇州庭園有分別的,是參觀時感覺它特別有人氣。這並不是指早在意料之中的遊人如鯽,而是景區安排有身穿古裝服飾的姑娘在彈奏琵琶、二胡、古箏等樂曲,還有蘇州評彈表演,為留園加添聲、色、藝的元素。

 

行程第二站:

《耦園》

 

 

耦園前身為“涉園”,建於清初,咸豐年間毀於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值僑寓吳中養病的蘇松太道道台湖州人氏沈秉成購得廢園。時沈氏有歸隱之意,故聘清畫家顧沄設計,擴地營構,建成現狀,易名“耦園”。耦通偶,寓夫婦偕隱意,1876年耦園落成。沈秉成夫婦在園內偕隱了8年,伉儷情深,十分恩愛。耦園占地約12畝,住宅居中,東西花園分列兩邊,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樓房,借“走馬樓”貫穿。這樣一宅兩園的佈局,在蘇州眾多古典園林中獨具特色。 

 

 

 

從園區裡面往外拍..門廳的後面寫著平泉小隱 

 

在蘇州園林各個園林中,如果說拙政園是大家閨秀,藕園就是小家碧玉,各有各地風采。藕園雖小卻也五臟俱全,從門口進入後也有專供轎夫下人等候的轎廳,轎廳的匾額偕隱雙山,取自女主人沈秉成之妻嚴永華的詩偕隱雙山門,一塵差可托。兩側的柱聯則是逍遙於城市而外,彷彿乎山水之間,充分表達夫妻唱和,退隱山林的志向。

 

載酒堂

「載酒堂」是園主與詩友宴飲的大廳,中間懸着一幅松下仙人行旅圖,兩旁寫著「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有隠寓著堂名的來由,也道出主人期望與賓客詩酒尋歡的心情。在兩條高柱上書對聯為:「左壁觀圖右壁觀史,西澗種柳東澗種松」,似乎也隱喻了隱居後的閒情雅致。

 

出了載酒堂.從後面拍..有寫著詩酒聯歡的牌匾

 

樓大廳

不過裡面並沒有太多陳設.因此沒有拍內部照片

 

 

無俗韻軒

中部住宅與東花園過渡之小型庭院,為園主讀書會客之所,南挑田園風光,北望湖石奇峰,吟詩作畫頗具風情

 

東部花園

東部花園的漏窗與視野..相當的大..並不像"門口"那樣的小

 

黃山假石

疊石造景的手法氣勢雄偉
 

山水間
「山水間」,有著曲橋橫渡水池,是座極美的四面透風水榭。取名自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左右抱柱上的兩幅長聯:「佳耦記當年林下清風絕塵俗;名園添勝概門前流水枕軒楹 」說明了隱居在此的沈秉成夫妻道盡此間覽風賞月,佳偶天成的美滿生活。

正面擺設照片...給人乘涼看景之用.前後並無大門

 

吾愛亭

旁邊有一個像花瓶的門,藕園前身,清初涉園舊跡,取陶淵明吾以愛吾盧詩意,表達園主超脫名利,退隱山林志向。雖然取名亭.不過更像是一個小房間...僅能容納不到5人...
 

筠廊
筠廊東壁有掄元圖碑,上有沈氏夫婦跋文。是圖因出自清初名家王文治之手而彌足珍貴,加園主夫婦真跡其上,益顯此碑珍珍可貴

 

望月亭
位於受月池北端東側,為園中賞月佳地,皓月當空與窗外受月池中明月相望,引人遐思,三面都是窗戶,可向外一覽無遺.

城曲草堂

東花園主廳,因藕園位於城東北隅,取李賀"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詩意,為聚會休憩之所,沈秉成夫妻以牛郎織女自比,寓意男耕女織,夫妻恩愛

 

樨廊

連接儲香館..廊外種植木樨林而名

 

藤花舫

藕園前身清初涉園舊跡,舫南植紫藤,故假藤名舫,周圍空間開闊,為消暑休憩觀景佳處.

 

 

 

耦園搖櫓,小船在河道穿梭,感受江南水鄉的餘韻、古樸氣息的園林風情-----

 

 

第三站:

《楓橋寒山寺景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這首詩流傳千古,今天終於來到楓橋。

 

楓橋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重建於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橋長39.6米,寬5.27米,跨度10米。楓橋東邊與鐵鈴關相連,為蘇州城西重要水陸軍事要塞。

據說『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指的是寒山寺前的「江村橋」,與往西北另一座的「楓橋」。而不是江邊的楓樹。

 

寒山寺北側(右)有一條路前往楓橋,台灣的旅遊團體大多只參觀寒山寺,很少到楓橋景點。

蘇州楓橋景區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內容。

 

 

楓橋跨過古運河迎面就是「鐵鈴關」,建於明嘉靖36(1557),功能是防範倭寇,在蘇州城西北方金閶建水、陸交通要塞;原本只存磚石台基,1987年重建門樓閣,是省級保護文物。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游城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張繼《楓橋夜泊》處

 

張繼正在吟唱《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景區」試著呈現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意境,在京杭大運河與古運河間建了「楓橋苑」,規劃出一座江南水鄉「楓橋古鎮」。沿大運河邊往南走,有「愁眠軒」、「唐寅詩石」、「漁隱村」、「漕運展示館」、...等等仿古建築。

 

 

 

楓橋書場聆聽蘇州評彈

 

 

「楓橋夜泊景區」出口處就在寒山寺前「江村橋」對岸,過了「江村橋」進入寒山寺----


 

 

 

 

 

 

 

 

 

 

 

 

寒山寺因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名揚天下,而寺廟旁邊的楓橋無數詞人騷客在此駐足,無數將軍兵士在此流血,如果不是親臨此地,很難完全領會《楓橋夜泊》中那蒼涼淒冷的意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廖姐耀哥趴趴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