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遊。巴黎凱旋門香榭麗舍大道協和廣場     20181101

 

 

巴黎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雄施凱旋門)

50 公尺高的凱旋門上俯瞰巴黎街景固然吸引人,但其實這個地標的底部也相當值得一看。它所在的戴高樂廣場 (Place Charles de Gaulle) 12 條大道 (其中也包括香榭麗舍大道) 的交會點。這些道路在此交會,並形成這座城市的星芒。

 

 

雖然這是位於城市中心一個車水馬龍的路口,您還是可以藉由開車或是走過風景悠美的香榭麗舍大道人行道,輕鬆抵達凱旋門。拱門周圍有足夠的行人專用空間,讓您能在安全的距離內欣賞建築物本身和裝飾藝術。

登上凱旋門需要門票,您可以選擇搭乘電梯或是爬上 284 層階梯。您可以在上面逛逛博物館、禮品店,還可以俯瞰香榭麗舍大道的景致。太陽剛下山時,華燈初上的街道看起來尤其美麗。

 

 

 

參觀拱門底部不需要門票。頂層底下由四根巨大的柱子支撐,圓弧形通道極為寬廣,1919 年甚至有飛行員駕著飛機通過。1920 年,許多無名士兵被埋葬於此。1923 年,這裡加設了永恆之火,藉以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生命的士兵。每天下午 6 30 分,火焰都會重新點燃。

 

 

這個拱門原本就是為了紀念為法國而戰的勇者,特別是拿破崙戰爭期間的士兵。拱門的內側和頂部都雕刻了各種戰事的細節,以及在其中征戰的 558 位將軍。四根柱子上也分別裝飾著鮮明的雕刻。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雕刻家呂德 (Francois Rude) 的作品《1792 年義勇軍出征(The Departure of the Volunteers of 1792)。它描繪出法國人民在寓言故事中的自由女神帶領下,隨時都準備好保家衛國。這個作品充滿了愛國情懷,因此又以法國國歌的名稱將其命名為《馬賽曲》。

拿破崙一世於 1806 年在奧斯德立茲之役獲勝後,便下令修建凱旋門。他向士兵們承諾,他們一定會「穿越凱旋門光榮返鄉」,但他卻在這座雄偉的建築落成前,於 1836 年不幸過世。

凱旋門位於巴黎右岸第 16 區。凱旋門每天開放參觀,不過一年之中最適合參觀的日子之一是 7 14 日法國國慶日。國慶遊行隊伍排滿整條香榭麗舍大道,還有一面巨大國旗飄揚在凱旋門頂端,是絕佳的拍照機會。搭乘公車、地鐵、火車或是步行,都可以輕鬆抵達凱旋門。開車比較不方便,因為可能不容易找到停車位。

 

 

 

來到凱旋門四周正在搭棚架,原來再過101111世界各國領袖將齊聚法國首都巴黎凱旋門,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100週年紀念活動(100Years Since WW1),向戰中犧牲的無名英雄致敬。


 

1840年,拿破崙在聖勒赫拿島的遺體被挖掘出來送返巴黎,那是拿破崙真正第一次穿越凱旋門

在凱旋門正下方埋葬著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死的無名烈士,象徵著150萬名法國士兵,巴黎凱旋門不但象徵拿破崙的豐功偉業,更象徵在戰爭中為自由而犧牲的戰士,對法國人而言有更多的「國家」意涵。

每逢法國的重大節日,巴黎凱旋門都會掛起十多公尺的巨幅國旗,例如二戰紀念日5/8、一戰紀念日11/11,國慶日7/14 時法國總統也必須從凱旋門下通過,還會有閱兵儀式從凱旋門一直到協和廣場,許多法國人和遊客清早就會起來陪對等候了;此外也有法國總統卸任的當天來到這邊獻花給無名烈士的傳統。

巴黎凱旋門有電梯跟樓梯可以達到最頂端,照片中還可以看到好多小人在上面賞風景

而門上的浮雕雞乎都是在描述戰爭,也刻著許多拿破崙獲得勝戰的名字以及犧牲烈士的名字

 

 

香榭麗舍大道

 

 

香榭麗舍大道位於巴黎八區,城市的西北部。起始於協和廣場,廣場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東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較平坦,接著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樂廣場(舊稱星形廣場,位於夏佑宮所在的高地頂部),廣場中心屹立著凱旋門

它筆直的街道讓我們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羅浮宮和它裡面的金字塔卡魯索凱旋門杜伊勒里花園方尖碑凱旋門,以及在西邊更遠處,巴黎城外的拉德芳斯新凱旋門。這是巴黎西邊的歷史軸線

 


 

 

香榭麗舍大道是巴黎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香榭麗舍大道的前半段被綠地(square Marigny)和一些建築包圍著(theatre Marigny, palais de la Decouverte)。在它的高處,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場所(電影院、麗都夜總會香榭麗舍劇院),還有許多著名的咖啡館和餐館(Fouquet's)。

在十七世紀,自從凡爾賽城堡的風景畫家勒·諾特(一法國畫家)於1640年請人在羅浮宮和杜伊勒宮的延長線上種下了一排樹以來,香榭麗舍大道只是一個還未城市化的區域中心的一個長長的散步場所。它目前的輪廓(在被稱作「夏佑宮」之星以前)成形於1724年,它延伸了杜伊勒花園的視線。半個世紀以後,它的西部通過目前巴黎的la Grande Armée大街以及納伊的戴高樂大街延伸到塞納河,但是不久之後,Fermiers Généraux牆又重新把它界定在星形廣場。從1828年開始,巴黎市政府對它進行了修整,建成了最早的人行道。1838年,建築師Jacques Hittorff對香榭麗舍大道加以規劃(包括如今依然保存的路燈,花園是在拿破倫三世統治時期,由Jean-Charles Alphand規劃的)。

1994年,香榭麗舍大道得到巨資(2.5億法郎)投入,開始必要的修整,參與者主要有Bernard Huet(都市計畫專家),Jean-Michel Wilmotte和Norman Foster(道路和公共場所設施設計師)

 


 

 

協和廣場

 

廣場由Ange-Jacques Gabriel於1755年設計,始建於1757年,是一個由護城河環繞的八角形,介於西面的香榭麗舍大街和東面的杜伊勒里宮

間。廣場上充滿了雕塑和噴泉,1763年以當時的國王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Place Louis XV)。1748年,廣場上豎立起國王的騎馬雕像。

在廣場北側的皇家路兩側,當時興建了兩座式樣相同的壯麗的大廈,它們能列入這一時期最優秀的建築實例之列。最初它們都用作政府機

構,東側的一座用作法國海軍部,但是西側的那座在建成之後不久即開設了豪華的克里雍大飯店(至今仍在營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

在此消磨下午的時光,並學習鋼琴課程。這座酒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用作德國占領軍總部。

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廣場也改名革命廣場(法文Place de la Révolution)。當時貴族階層和資產階級成員接受款待,

格列夫廣場觀看宣判有罪的囚犯活著被肢解,新的革命政府在革命廣場立起了斷頭台,斷頭台前經常聚集著喝彩的人群。1793年1月21

日,第一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廣場被處決。在這裡上斷頭台的重要人物還有: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伊莉莎白夫人, 夏綠蒂·科

杜巴利伯爵夫人喬治·雅克·丹敦卡米爾·德穆蘭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路易·德聖茹斯特奧蘭普·德古熱

斷頭台在恐怖統治期間最為繁忙。1794年夏天,在一個月內處死了超過1,300人。一年後,當革命變得較為溫和時,從廣場上移走了斷頭

台。在1795-1799年的督政府時期,這座廣場更名為協和廣場,作為在法國革命的混亂之後表示出的民族和解的姿態 。在19世紀,這座廣

場又曾經更名數次,但是最終還是定名為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上的希托夫噴泉,後方是克里雍大飯店,後面兩棟樓間遠處間尖頂漸建築是瑪德蓮教堂

 

 

廣場周圍由雕塑噴泉環繞,另有8座雕像,代表法國8座主要城市(里爾斯特拉斯堡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布雷斯特

)。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割讓給德國,於是斯特拉斯堡雕像被蒙上了黑紗,常有花環裝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

戰後法國收回這一地區。

 

 

 

方尖碑

 

廣場的中心擺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頭裝飾著象形文字讚揚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他是十九世紀埃及政府送給法國的兩個方尖

碑之一。另一個仍留在埃及因為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這太困難且太重以致於不能運到法國。1990年代,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把第二個

方尖碑歸還給埃及政府。

方尖碑曾經豎立在盧克索神廟的入口處。1829年,鄂圖曼帝國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把3300年的盧克索方尖碑送給法國。方尖碑在1833

年12月21日抵達巴黎,三年之後,1836年10月25日,法王路易菲利浦將它豎立在協和廣場的中央,廣場在法國革命時期曾經豎立斷頭台。

方尖碑為一紅色花崗岩柱,高23米(包含基座),重達250公噸。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運送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基座描繪的圖,解釋著

用來運送的機械裝置。方尖碑兩個側面有噴水池,建於方尖碑豎起於廣場的同時。

因為原始的尖頂遺失了(據信是西元前六世紀被偷的),1998年法國政府在方尖碑的頂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頂。

 

 

由協和廣場遠望香榭麗舍大道盡頭的凱旋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廖姐耀哥趴趴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